![]() |
宜丰心理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宜丰县首家以心理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团体,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关爱工作机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中心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展开“心路伴行”宜丰居民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中心依托城西社区,成立县内第一家社区心理咨询室。该中心有心理健康志愿者25人,主要服务对象为宜丰县留守儿童、机关事业单位、学校职工及学生家庭。咨询室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性教育及婚恋关系、亲子关系拓展、家风宣讲、公益读书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系列志愿活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各地疫情防控日渐严格。湖北返乡在家隔离的人员群体内心波动很大,部分群众长时间疫情防控容易产生疲惫、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我每天都会在手机上刷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面对铺天盖的网络信息,我老失眠,老觉得自己不舒服,怀疑自己生病了。”
“能不能不在我门口贴上返乡人员标志,人家看见我都害怕,我觉得特别丢人。”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了返乡隔离人群的很多负面信息,甚至还有人认为自己提问正常没有问题,认为隔离是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要求工作人员允许自己出门。
针对这些情况,中心率先启动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建立社区湖北返乡在家隔离人员群,大力推行“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心理疏导模式。
每天有2位心理咨询师在微信群内值班,普及心理学的知识,对有需求的群众一对一辅导。心理咨询师们还开通了网络直播给返乡隔离人群进行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居民在接受心理疏导之后,都纷纷表示了感谢,他们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拉进了和心理咨询师的距离,有点以前觉得心理咨询遥不可及的居民,现在终于意识到了心理咨询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心理咨询师也非常和蔼可亲。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湖北归乡人员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安心隔离留观。
疫情让人对接下来的情况充满了未知,被隔离的人群会紧张恐惧,会特别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果不及时疏导,负面情绪会累加,造成焦虑,所以为这些人建一个微信群,让他们聊聊天,分散注意力,有心理咨询师正面疏导,大家可以群里互相鼓励安慰,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社区有位大爷发烧,医院反复检测后确认只是普通感冒,并未发现感染冠状病毒,但是大爷执意要住院,认为自己就是染病了,心理状况很差。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给大爷做了心理疏导后,大爷同意回家安心居家养病了,心理状态也转好。
疫情无情人有情,宜丰居民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居民排解了焦虑情绪,缓解了心理危机,为人民群众筑牢抵御疫情的心理“堤防”,更坚定了信心,必将渡过心理难关。